编辑:admin时间:2024-05-26 11:13点击数:
主持人常委会副主任李晓东发问:“为什么不可以在城市中心区搞一点保障房呢?”
王卫华介绍,“从实践来看,用一块新地很容易,但是要盘活一块老地,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太大。”他分析,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此类存量土地多是过去的老国企,随着部分企业因环保问题外迁,留下来的基本是商业服务企业,涉及债务、职工安置等问题,用来建保障性住房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韩水岐委员发问,省政府如何考虑这些大规模的保障房小区在10年、20年以后不会沦为贫民窟?省住建厅副厅长张阳回应,保障性住房小区老人、残疾人等群体较多,如果政府不加以引导、倾斜支持,确实存在隐忧。我省从去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创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建设,一年多来,效果不错,为居民提供完善的物美价廉的生活配套,包括人文关怀、就业、公益性岗位及老年人、残疾人的群体的关怀关照等。
“去年,全省抓了5个示范点,有西安的、设区市的,也有县城,今年这项工作继续,比如渭南市在全市已经开始创建。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在全省此类小区(300户以上)推广,用2-3年时间,实现50%覆盖,再用2-3年,实现全覆盖。”
关于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在随后对相关问题的解答中,张阳补充介绍,今年,省住建厅对各地市所报项目的1/5左右进行了调整,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同时,还通过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办法,避免出现空置。下一步,国家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可能重点侧重中心城市、设区市,我省也会纳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