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沙  一建  德力  学府  
首页>资讯>政策法规>

小县城的房价没有未来2024-01-12十年后小县城的房价

编辑:admin时间:2024-01-12 19:22点击数:

  1997年、1998年,山东农村女孩苟晶,连续两年高考落榜。她平时成绩优秀,高考成绩却被高中班主任女儿顶替了!

  2020年6月底,山东曝出242人被人顶替上大学。那么多同病相怜之人,苟晶不再沉默,决定讨回“被偷走的人生”。

  苟晶发声山东冠县农家女——陈春秀,2004年考上了山东理工大学,也被冒名顶替。陈春秀的老父亲面对采访时,自责说:“就打听我是个老农民,怂人,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要是有能力,他们也不敢。”

  陈春秀父亲接受采访 图源网络那些被顶替人生的孩子,大多数是农村人。他们生活在政治、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的小县城。

  那些窃取他们人生的小偷,并不是大人物,而是掌握一定小权力,家里有“关系”的地头蛇。从提取档案、篡改户籍信息、拦截高考成绩和通知,将被害人屏蔽在暗箱操作之外,以为自己落榜。、

  这就是中国小县城的政治生态缩影,有“关系”就可以办成事,没“关系”老实挨欺负。

  苟晶于6月22日发帖,第二天一早便接到来自济宁各部门的要求删帖电话。老家亲友陆续接到一样的电话,并有人员去老家上门询问,有人想协商赔钱私了。

  更令苟晶害怕的是,班主任一家四口带着礼品和一万块钱去她老家,不是去道歉,而是去打听她在杭州的信息,暗示她妹妹的孩子即将中考!

  这嚣张的气焰,赤裸裸的威胁,受害者反而瑟瑟发抖!是什么给了他们“威胁”的底气,是什么给他们“删帖”的自由?

  笔者有一位远亲,当年从农村考上中专,后来在上海市抓住发展机遇,事业有成。

  十年前,他在县城为父母买下一套大平层养老。可是父母双亲务农大半生,不习惯住小区楼房,更愿意住在乡下种菜、养鸡养鸭,同邻里乡亲打交道过日子。

  于是,那套县城的房子一直空置着,屋子里豪华装饰蒙上灰尘,父母偶尔过来清扫。

  十年后,县城的房价依旧没有大变化,交易和流通量都极低。这位亲戚近来正打算推倒农村旧宅,给父母重建一幢大别墅。

  所以,当年他购置的县城房产,并未给资产带来保值和增值,反而成为了负累。不过,对于广泛置业的他来说,这套小县城的房产也不值一提了。

  这是建议不买小县城房子的第二点原因。小县城房价上涨乏力,交易和流通量少,唯有自住价值,没有投资价值。

  第一种,在县城工作、生活的人。这群人的基数本就不大,借助前些年棚改,大赚了一波,购买力和消费力一般。

  第二种,县城周边乡村的人。他们为了孩子读书会买到县城。不过,现在中国大部分小县城人口都属于净流出状态,唯有一些百强县比较有留下的价值。

  第三种,投资小县城的人。随着棚改货币化退潮,以及人口、资源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聚集,小县城的房产越来越没有投资价值。

  其实,县城周边农村人没有买县城的理由。现在农村面貌变革一新,硬化路面、路灯、燃气、垃圾站等一应俱全,孩子上学校车接送。在农村宅基地基础上,盖一栋漂亮的大房子,配上一辆代步车,比县城生活惬意。

  以江西省各地市为例,2019年仅省会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状态,其余地市人才净流出。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江西的地级市,只要不是省会,人口都在流出,前景都缺乏想象空间。

  而省会城市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随着城市群概念的兴起,人口与资源都主动或被动地吸引到几个核心的城市中去——主动代表人才/资源的自主选择,而被动意味着“看得见的手”的行政调控。毕竟,政策总是资源调配的最直接手段。

  孔雀东南飞,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福州、广州、深圳、海南……这一系列城市在改革开放时期就走在发展的前沿,在如今城市群崛起的背景下更是加剧了资源密集度。

  目光放及中西部,武汉、郑州、长沙坐镇中部,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引领西部,除此之外能有机会的城市,即便放宽到前后十年来看,除了文旅概念偶尔火起的一些城市外,别无他选。

  偏安一隅的小县城毕竟没法和这些手握重权的核心城市相提并论,如果不是寻求安逸,回归家庭或者故土,那么小县城就没有机会。

  从大学名额被顶替看出的县城百态,到房价颓势后背后的人口流出,中国的城镇化正在“消灭”小县城,60%的城镇率意味着原本的乡村社会体系正在消亡,而这个数字还将增大。对于任何一个走出去过的年轻人而言,小县城是回不去,也没有理由再回去了。

咨询热线
0598-8591900
报名参加看房团
  • 姓  名
  • 电  话
报名即可享受免费接机住宿安排! 全程免费,享受独家优惠。

手机or微信扫一扫
海南楼盘随身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新盘代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