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时间:2024-06-04 14:15点击数: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通稿提到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目的变了。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房子不够,房子短缺,进入到要求“好房子”的阶段,房地产政策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二是房价的逻辑变了。在房子不够的情况下,房价必然上涨,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当然很大。当大家认为房子已经足够,房价不再必然上涨的情况下,投资房地产的人会越来越少,房地产投资会从普通投资转换为专业投资。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在政策层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思维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房子不够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温度是“过热”,房地产政策的基本基调是“防止过热”,为此出台了大量的以限购、限售、限贷、限价甚至限离等为主体的调控政策体系。
这些以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为目的的政策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的市场形势,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意味着这些防止过热的政策会加快退出房地产的历史舞台。
可以期待的主要政策有:对二套房政策,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二套房政策进行调整,降低首付比例,降低二套房的利率,放弃认房又认贷的标准,支持改善型需求;绝大多数城市废除包括限购在内的政策措施;降低房屋交易阶段的税费;城中村改造的鼓励政策;家居购置和装修补贴,以及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同时,对开发商的资金链问题会给予政策的支持。
二是长期看,到了该彻底告别调控思维,立足于房地产的制度建设的时候了。之前多次提出的长效机制,也就是制度建设因为房地产调控的存在而长期无法推进,现在,在房地产市场进入新的周期后,到了该扎扎实实搞制度建设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