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时间:2024-06-30 19:34点击数:
民主与法制网讯(□王中正)城关镇建新街社区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城区中部,总面积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000余户近20000人,商铺多、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建设领域的遗留问题突出,各种矛盾纠纷复杂。
对此,大悟县城关镇建新街社区以“共同缔造”为理念,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以“情、理、法、行”为抓手,聚焦矛盾纠纷热点、难点、焦点、堵点问题,协调动员行政、司法、社会等各方力量,及时、依法、合理、有效化解了泉水新都矛盾纠纷,构建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面对大量的信访群众、较大的信访压力,城关镇党委政府扛起属地责任,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结合,成立工作专班,指导社区党委就地吸附信访群众,避免矛盾上行。同时将问题向县信联办反映,寻求支持。2019年组织还建户代表、购房户代表、居民代表和镇、社区干部,组成了“泉水新都8、9号楼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专班”,在建新街社区设立办公室,组织信访群众推选维权代表,共同对楼盘从规划审批到出售的全过程进行深入调查,查找产生问题的症结。专班根据调查的情况及时对外公示公告工作进展情况,有效遏制了越级、非访、闹访和件发生。
针对当事人多、维权诉求杂、信访情绪激烈的焦点问题。社区召开全体购房户、还建户召开会议,讲解“三到位一处理”信访工作原则,通报调查的情况,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推选出9名代表,成立“泉水新都遗留问题处理理事会”,建立微信群,收集动态和群众意见。工作专班定期见面会商,充分听取信访群众的意见,共同协商、共同处理,得到了全体购房户的认可。
针对开发商违规超占土地、超容积率、超规划面积建房、未经许可售房等违法问题,此外开发商无资金缴纳罚款、房产不能合法销售、房产证难以办理等难点问题。社区工作专班将调查的情况和处理的建议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镇党委、政府及时请求县信联办协调,寻求依法解决路径。县信联领导小组4次组织政法委、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自规局、住建局、城管局、城关镇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该事件破解路径。及时向社会发布了泉水新都遗留问题处理1、2号公告,明确了处置原则、责任主体、工作专班、处置流程。要求坚持依法依规,先处罚后规范,推进分类处理、分步实施,强化部门责任,联动合力化解。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自规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等部门配合,负责整规工作;由住建局牵头,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配合,负责资产评估和工程结算审查工作;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等部门配合,负责打击违法犯罪、民事审判和法律援助工作;由城关镇牵头,县公安局、县法院、县信访局等部门配合,负责信访群体稳控化解工作。
针对违规应缴纳罚金金额较大、房产证难以办理等堵点问题,社区工作专班积极组织购房户逐一见面,做好笔录,建立一户一档,根据公安局、开发商口述、当事人口述及银行流水、交易合同(协议)作为依据,逐步理清了185名购房户282套房的真实情况。县政府向城关镇调拨600万元作为解决该遗留问题的启动资金,湖北伟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现有房产作抵押向城关镇借款缴纳罚金。公安机关依法对高利放贷、一房多售的问题立案查处,对违规资金进行了追缴,对违法当事人依法追究责任,最大限度挽回资金损失。县自规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到位后,收齐要件,及时发放不动产总证。县住建局依法依规出具存量房买卖合同备案证明,由城关镇把关核准后发放房号,监督房地产公司与购房户签订购房合同,按程序申办不动产证。县法院将涉及查封房源与城关镇对接,进行分类处理,对涉及民事诉讼、债权债务被查封的房源理顺法律关系,依法处理。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邀请群众共同参与,逐步分期分批处理,有效化解了该信访事项。
一是尊重群众,广开言路。要积极充分尊重听取群众的想法、诉求,认真分析、归纳、汇总,合情合理的要采纳,不合情合理的要耐心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对他们的意见视而不见、听而不想、想而不动。
二是了解群众,解决诉求。要主动深入群众,真正做到“心入”“身入”“情入”,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等活动,进一步贴近群众生活,认真倾听百姓心声,做好入户走访记录,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才能更好地因症施策,解决群众的真实需求。
三是依靠群众,正向引导。万事需要牵头人。作为政府、社区,应该是解决群众问题的牵头人、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政策的把握者。要在充分了解实情后,及时组织当事人进行见面沟通,宣传法律法规、宣传政策,引导他们以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要及时组织他们推选代表,成立理事会,主动全程参与问题的化解过程。把群众和党委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真正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管。
四是帮助群众,寻找路径。要将当事人的意见与政策、法规相结合,能自己解决的及时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与相关的部门沟通,发挥多元化解的优势,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路径找到后,要及时与理事会、当事人进行沟通,并随时跟踪协调,不能坐等观望,错失良机。
五是心系群众,警示预防。加强对群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前哨站”作用,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小组长、专兼职网格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社区)“五老”人员、物业、律师、志愿者、“四长”等人员力量的预警作用。加强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机制运行,积极整合综治、派出所、信访、司法、法庭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强对综治网格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的培训,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解决“调处化解效果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