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重庆11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如何解决好“老少边山”地区群众的看病需求,这是我国医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在重庆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重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的经验。
重庆市辖区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0万人中,有933万农村常住人口。其中,黔江区位于重庆东南山区,距离主城区约300公里,属于“老少边山”地区,“群众到市级医院看病非常不方便,老百姓特别期待能够在家门口看大病、看难病。”重庆市黔江区委罗成在发布会上说。
正是基于群众的特别期待,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黔江区抓住了这个示范项目,发挥资金的牵头引导作用,政府投入6.76亿元,整体搬迁了区中心医院,顺位搬移了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均衡布局了公立医疗资源。此外,加强了肿瘤、心血管、重症医学和儿科等10个专科建设,全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增至33个,并成功申报了肿瘤临床重点专科。
此次发布会的主题是“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三明医改”是指福建省三明市探索出的医改经验。201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就发文,要求全国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三明医改”在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有着成功经验,卫生健康委总结提炼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学借鉴。
“‘三明医改’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起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重庆市人民政府副但彦铮说。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成立了医改工作专班,负责全市医改工作的领导、、推进。重庆市政府持续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2018年-2023年年均增长27%,同时积极化解公立医院的合规债务。
针对公立医院编制不足问题,重庆市对65家公立医院实行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在原有编制3.8万名基础上新增备案编制6.5万名,备案编制人员与原在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薪酬制度、养老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具体到黔江区,增加了公立医院人员编制1200名,同步制定了高层次卫生人才的专项政策,建立了医疗技术区级资金池。2022年以来,黔江区引进了学科带头人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6名,分别给予安置费20万-100万元。此外,黔江区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已有72名专家到黔江区帮扶,目前已经开展了复杂肝癌切除术等新技术6项,群众在家门口也能看大病、看好病。在多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黔江区的患者区域内就诊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
针对边远地区看病不方便、不高效的问题,重庆市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和均衡布局。除了建设好区域医疗中心之外,还推动区县级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并开展“乡聘村用”的方式,用乡镇卫生院余编或者聘用的方式来招录执业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2023年,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了56.4%,较2019年增长了5.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