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金融领域,做金融从业者和想了解金融的朋友们最欢迎的金融公众号。 聚焦金融行业热点,了解当下最新经济态势,全球金融信息及时掌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设工作简报》上刊发一篇文章。文章肯定了长沙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的经验,并且打算向全国推广。
话题突然就火了,大家都在讨论全国长沙化的可能性。全国学长沙,这是来自中央部委的肯定。
12月,高层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强调,坚定不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此之前,住建部在《建设工作简报》上刊发了《长沙市落实主体责任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文章充分肯定长沙始终坚持“房住不炒”,赞扬了长沙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的经验做法,取得的积极成效。
这段话最大的亮点,就是表达了“推介长沙房地产市场调控经验做法到全国”的意思。虽然之前也有提到过楼市调控全面长沙化,但一直没能书面形式表述。如今,刊载在《建设简报》上,意义非凡。
是不是动真格,看看规格就知道了,之前都是部级住建部召集,这次直接由正国级主持,部委刊文,释放的信号极严。
一,自上而下,说明高层真的打算对房地产这个最大的“灰犀牛”动刀了。住建部释放了全国学长沙这个信号,意味着政策层面对楼市定调,长沙模式将会是以后全国调控楼市的标杆。
二,高层指导,一般下面再出台相对应的调控措施都会充分考虑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实事求是,因城施策,从实际出发等。
三,措辞非常严厉。如,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些措辞,在近几年很少见。
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沙模式,实际上是指长沙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一套房4年限售;买二套房必须一套满4年,还要征收4%契税;即使是人才(专科及以上)购房,也要满足在长沙生活24个月。二几乎无限量供地,杜绝人为造成供需紧张。
长沙一,基本上杜绝了大多数人炒房;要知道,就连深圳广州等地的契税二套最高也才3%。并且4年限售,4年间隔太狠了。
长沙二,可以说从根子上堵住了楼市大涨的基础。很多地方把楼市房价上涨,归结到土地供应紧张,为什么土地供应会紧张?
土地是垄断的,地价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多数城市房价的走势。许多城市房价节节攀升,其实就是地价在涨。举个浅显的例子:
你家现在房价5000/平,你家附近一块地新拍卖给一个房企,均价1万/平,那你想这周围的地价都得跟着涨,你家房子能不涨?
从2015年到2019年,长沙土地供应面积近9000万平方米,仅2019年就供应2600多万平方米。
这个规模的土地供应,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长沙的土地供应价一直很低,涨幅也不大。这直接决定了长沙楼市涨幅远低于全国。
但这个解释现在看起来很荒唐。我们国家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人口下滑趋势明显,人口少了,土地怎么会不够用呢?
说到底还是土材利润太大,并且成本低,还是垄断。即使是深圳,因为地形因素说是土地紧缺,但实际土地并没想象的那么紧。
HK面积跟深圳差不多,以2%的住宅用地供养700万人,那深圳4%的土地供应1400万人也是可以的。
1400万常住,实际管理人口2000万,就算现在用了20%的土地吧,但还有90%的土地没用。
看个数据:长期以来,深圳居住用地占比20%左右,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中25%~40%的下限,而国际上一般是40%以上。
看来长沙模式是真能降房价,有人说会影响经济,经济不好了大家收入也不行。实际情况如何?
这告诉我们,一个城市即使不依赖房地产,经济也能搞好。长沙连续13年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不是没道理的。
长沙楼市调控,最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楼市路径。长沙的历史经验也证明了,房价是可控的,是能把握的。
从今年多次关于房地产的论调看,国家政策层面确实打算把楼市这个资金蓄水池给取缔。这一点,到现在看已经几乎没有悬念。
这一次,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内部经济形势,都与往年截然不同。同样,无论是楼市所处的阶段还是高房价的社会影响,都与10年前和5年前存在天壤之别。
中央的意愿很明确了,现在问题的关键其实在地方,看看地方愿不愿意切实响应,实际上学习长沙。不然,如深圳那样只是派人去学习,但政策上改变不大,其实也没什么实际的作用。
土地财政、房地产经济,切实的利益面前,有多少城市能够下定决心彻底脱离?我想,这才是最后房地产、房价是否能控制住的关键所在。
之前,官方也曾有表述过,房地产已经成为影响风险的最大灰犀牛。我想现在提全国学长沙,也算是侧面表态了。如果真能做到在全国推广长沙模式,称为房地产大变局的开端也不为过,关键是我们的实际操作到底执行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