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H股“回归潮”,中国股市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题为《股市续写新高,一个资本大国已然崛起》的文章,称“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从原来的全球新兴市场第四位,当仁不让地跃升为第一位”。“从证券化率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一个资本大国正在崛起。”
刚才短片已经介绍了这些情况,也就是说在个时期,H股以这么密集的方式来回归,这种情况是非常引人注目,想请二位解释一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集中的回归现象?原因到底在哪儿?
大盘的海外的国企股,从H股的情况看,我们比较大盘的有60多家,现在回来了有46家,红筹股的现象,实际上我们在香港有90家,在新加坡还有6家,大概这次回来的主要是H股,比如像建行、神华。这个时期H股的回归之所以引人注目,实际上一方面是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环境好了,有些过去只发了H股,还没有发A股这样的企业,现在希望在境内通过A股更好的市场来实现“A+H”的徒步过程。
第二点,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这个时期,我们境内的股市的上涨速度太快,我们需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增加共赢,来实现一个新的平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在这个时期的密集回归,也有这样的一个来让我们股市从快牛变慢牛的目的,让他走得更加平稳、更加持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家这个时期关注它,对H股的回归是不是能够起到这样一个平衡的作用,既能够让他快牛不要变疯牛,但也不要让快牛变慢熊,这是一个非常艺术的而且平衡的手段。
而且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了,我们刚才短片里实际上已经提到了那一位,就是说英国金融时报当时发表一篇文章叫做《股市续写新高,一个资本大国已然崛起》,这个文章里面提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从原来的全球新兴市场第4位当仁不让地跃升为第一位,这种评价、这种说法我想请问贺先生,您是怎么看待?
最近几年中国的资本市场确实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我们的股票市场,目前我们现在的市价总值已经达到了25万亿以上,这在前几年已经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现在投资者开户人数已经达到了1个多亿。我们证券化率就是代表证券市场规模的指标,刚才报道也说了,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在前几年我们证券化率估计可能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左右。而且1996年以前我记得,当时的证券化率还不到7%,而现在证券化率已经超过了100%以上,这个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的。为什么我们从发展规模上来看,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我们股票市场不断地完善,我们现在发行上市的工作也是密锣紧鼓,利用千载难逢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好形势,我们现在不断地推出新股发行。另外不断地进行大盘H股海外回归,所以使我们股市的盘鳄越做越大。
刚才如果我们借用《金融时报》的提法“一个资本大国已然崛起”,如果说一个资本大国正在形成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刚才我们提到了H股回归的这种现场的话,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看待目前这个现象?在历史过程当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怎么解释它?
我想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个,我们现在在党中央特别是提出全民奔小康这样一个发展的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实现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强国富国的趋势。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基础。
另外,从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被很多国家称为是“引擎”,而在“金砖四国”,也就是说像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当中,中国的增长又是最快的。在这样的一个发展中,我们的制造业上去了,但是我的金融还远远落后,这个金融是我们今后强国之本,而在金融当中,我们往往分为我们的货币金融。像我们有强大的银行体系,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我们的金融时代已经从简单的财政金融时代过渡到了货币金融时代,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简单地依靠商业银行,全都是靠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来支撑的时代,这个时代被证明是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因为人们的储蓄是刚性的,但是这个银行经营当中有些坏账会出现的。比如说经济过热了,流动性过剩了,企业的这种破产或者经济的不佳,会直接连带商业银行这样的一种金融形态。
因此需要构造一个新的金融形态,这就是资本金融时代,这就是证券时代,也叫投资银行的金融时代。这个时代的崛起标志着我们整个国家在经济体制上全面的变化,因为不再是由商业银行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了,而是由我们全民的民间资金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实现我们和平崛起的美好的理想,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资本市场成了证券金融最重要的一个基石,所以一个大国要兴起,首先就要建立一个以证券金融为主导,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