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时间:2024-05-27 16:59点击数:
回望这一年的楼市,房地产行业无疑又是“魔幻”的一年。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下,行业呈现出市场销售大幅回落、多家企业债务违约、城投托底土地市场等特点。
楼市也催生出了“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保交楼、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土拍托底、债务违约金融16条、三支箭”等十大关键词,诠释了这一年几多欢喜几多愁的楼市百态。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些关键词里去感受、去读懂2022年楼市变化,细细品味这一年楼市到底经历了什么?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民营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暴露。2022年新增违约主体28家,基本为民营房企。民营房企债务违约集中爆发,是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显著特征。
为避免债券违约,部分房企采取展期进行债务管理,试图以时间换取空间,纾解流动性困境。据统计,2022年1-11月信用债、海外债展期的人民币余额超1800亿元。
近期,多个监管部门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助力企业资金状况得到改善。
12月19日,中央财办方面表示,要做好应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供给端方面,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扛起责任,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继续给行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并购重组;完善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制度。
12月20日,央行召开会议表示,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行业重组并购,推动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推动长租房地产市场建设,按照租购并举方向加快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复盘来看,各监管部门对于后续房地产的发展态度整体为,坚持“房住不炒”,加大金融支持化解行业风险,以及推动行业向新的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政策的转向让一些房企在这个冬天看到了一丝希望。例如,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说:“这几个月下来,我觉得微光在逐步变成曙光。”郁亮公开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政策面都在逐步向好,而且力度、广度上全面超出万科预期。
不过,仍有多家房企对于后续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不持“乐观”的态度。“我们在近期也关注到了各部门提到的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地位。但公司整体上下对这一观点还是持较为审慎的态度。”有房企内部人士表示。
在内部人士看来,尽管包括“三支箭”等融资政策陆续出台,但依然难挽行业颓势。“据我了解,多个公司的终端销售几乎没有业绩,导致现金流十分紧张,相关的融资类政策无法解决房地产的根本问题。”
多位内部人士认为,融资类政策频出,但除了股权融资之外,其余政策均需要资产抵押,在销售未回暖的情况下,发行票据等融资方式只能够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债,导致财务状态进一步恶化。
2023年1月、3月,房地产企业信用债及海外债合计偿债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Q1偿债总规模接近3000亿,是偿债高峰。在销售回款没有明显企稳回升的情况下,房企偿债压力仍较大。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民营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暴露。2022年新增违约主体28家,基本为民营房企。民营房企债务违约集中爆发,是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显著特征。为避免债券违约,部分房企采取展期进行债务管理,试图以时间换取空间,纾解流动性困境。据统计,2022年1-11月信用债、海外债展期的人民币余额超1800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证监会股权融资调整优化5项措施落地,率先受益的依然还是这些优质房企,绝大多数民营房企依然还是要等待政策效果的传导。
综合近期获得融资支持的房企来看,整体围绕在少量优质房企当中,这些企业也是民营房企发债的主力军。
从目前来看,政策传导至其他民企还需要时间,再加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民营房企仍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多数民企仍需“自救”。
热起来了!厦门建发激战37轮竞得中北路地块 成都万华首进武汉摘地长江新区→
首套商贷利率跌破4% 公积金首套利率3.1% 额度最高90万...武汉最新购房政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