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楼市像极了超市打折区——普通商品贴着大甩卖标签,但角落里那些进口有机货架却紧俏热销。
2024年的上海,单价10万+/㎡的豪宅楼盘,开盘日光成了常态;北京三环内一块地皮,楼面价直接飙到10万/㎡,开发商咬牙拿下:这价格,不盖豪宅难道盖菜市场?
更魔幻的是,当全国二手房市场冷得发抖,上海2000万以上的豪宅成交反而涨了32.8%。
答案藏在三个字里——三核房产(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核心品质)。
这就像买爱马仕包:城市是品牌,地段是限量款,品质是工匠签名,缺一样都不算硬通货。
2024年至今,上海已有30个楼盘实现“日光”,其中均价10万元/平米以上的豪宅楼盘占比接近六成。即便在春节淡季,上海二手房成交同比下跌37.5%的情况下,2000万以上的二手豪宅成交却逆势上涨32.8%。这让人不禁感叹:原来“越贵越抢手”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当下楼市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正如一位朋友打趣道:“豪宅就像是LV,买它的人不是因为缺包,而是因为缺安全感。”
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豪宅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资产保值的硬通货。它就像超市货架上的有机蔬菜,虽然价格高,但品质和稀缺性让它成为少数人的首选。
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139万,但一线城市的人口吸附力依然强劲。数据显示,三线城市常住人口流失速度是二线倍。
这意味着,未来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持续提供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和财富创造能力。
其次,核心地段的稀缺性让豪宅成为“限量版奢侈品”。以上海为例,核心地段的土地供应近乎枯竭,新建豪宅项目越来越少。这种稀缺性直接推高了资产价值。
3月18日,北京上地核心区的一块涉宅用地被中海溢价27%拿下,楼面地价超过10万元/平米。这样的成本,想不做豪宅都不可能。
最后,核心产品的品质标准正在升级。住建部提出“好房子”新标准,从层高到智能化配置,都在制造新的价值断层。杭州新建住宅强制配置智慧安防系统后,达标项目溢价率普遍超过15%。这相当于给房产贴上了“有机认证”的标签,没有认证的房产只能降价甩卖。
在楼市分化的今天,买房投资已经从“性价比时代”进入“核心资源时代”。以前我们看价格,现在看价值;以前我们看数量,现在看质量。
正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刚需品永远摆在客流最密集的区域,而优质资产则像有机食品区,售价虽高,但销售额持续攀升。
2024年数据显示,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降幅是二线倍,这种差距会随着人口持续流出进一步扩大。而核心区域的抗跌能力则愈发突出。北京1月二手房均价同比下降15.75%,但朝阳、海淀等核心区域的房价依然坚挺。
楼市正在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跃迁。尽管整体市场仍在调整,但符合“三核标准”的房产却像寒冬中的“保暖衣”,不仅能抵御寒冷,还能在市场回暖时率先升温。
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要投资房地产,不妨记住一句话:唯有“三核房子”,才是穿越周期的唯一选择。它不仅是居住的居所,更是资产保值的硬通货。就像超市货架上的有机蔬菜,虽然价格高,但它的价值永远不会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