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仍然想以一篇文章,警示那些被返乡置业蛊惑的年轻人群,以及在四线城市有一套房子,但还想买多套的人。
今年很多二线省会城市甚至是一线城市都大幅度降低了落户门槛,比如石家庄、济南、福州基本零门槛落户,南京、杭州、广州、青岛也无下限抢人,深圳至今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就能入户。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生育率为1.22,已经跌破1.5的警戒线,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人口红利马上消失,生育政策作用又短期有限,每个城市都必须为自己打算了,大城市又如何,都得自降尊贵,能抢一个人头就是一个人头。
前段时间,有个我最有发言权回答的问题:那批回县城买房的年轻人,变成什么样了?
说的是一北京年轻人去承德县买了一套房,当初被蛊惑的概念就是高铁会通,依托高铁会带动房价上涨,结果呢,高铁是通车了,但承德县的房价并未迎来上涨,反而下跌了10%。
如果说承德县的案例还不够,我自己也乐意奉献一个,我买的房子就在老家高铁站旁,当初7k+入手,如今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都只有6k+。
高铁站的作用,永远不是为一个县城的高房价带来支撑,相反,是为了方便给大城市导人口。
我上学那会,小区公园里都是同龄的玩伴,他们的父母都在附近的工厂里上班,放学的时候乌泱泱一群人涌入学校旁的小卖部,一直待到傍晚父母下班才回家吃饭。
早晨的上学路上,街边基本都摆满了流动的早餐商贩,买上一个热腾腾的包子和豆浆,一边走一边吃。
可如今呢,工厂早已倒闭,留下许多50岁出头的半退休工人,有些孩子在外打拼成家,父母也就跟着去了,有些在外打工,不得已的会把孩子送回来,让家里老人帮忙带一带。
现在我在小区看到的,基本就是老人和留守儿童,曾经挂满衣服的房子、晚餐时飘出的香味、夜晚时亮起的点点星光,如今越来越少。
哪怕它们跑步速度不一样,但终究会奔向一致的终点,我的家乡算是棚改进程算快的,从17年高峰期涨到8千以后,现在明显回落到6字头。
千万不要因为你的老家现在都还在涨,就以为价值使然,兴冲冲跑去当韭菜,韭菜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韭菜,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最后一批接盘侠。
你以为小城市还在涨,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你以为你的家乡还在涨,可能一叶遮目,全国那么多小城市,跌的绝对比涨的多。
以上这些,没一个是和经济、人口、产业等理性因素挂钩的,而是从感性出发,这恰好就是县城人买房的最大陷阱。
前段时间我朋友的公婆想买一套房子,理由是别人都换大房子了,而他们还住小房子。
可孩子们正准备把他们接到佛山去带孩子以及长住,可老人家仍然觉得以后回家要给别人看到他们过得很好。
为什么县城房子说了很多次没价值,却还能涨,就是因为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已经存在明显断裂带,一二线不懂三四线为何没价值还有人买,三四线不理解为何一二线房价那么高还有人买。
我们一直强调,不要去三四线城市买房,其实我知道要买的还是会买,但我仍然希望通过文章,哪怕可以拍醒一个人。
除了为了面子而买、为了改善而买、为了养老而买之外,还有一个,为了婚房而买。
前段时间有个公众号(文化纵横)里面提及:那批困在县城的婚房人,可能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大的接盘侠。
确实,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还在推进中,就意味着仍然有一批人有进城买房的需求。
五十岁上下的农村父母,“砸锅卖铁也要为儿子进城买个楼”,让后代子孙成为“城里人”。现在不仅是农村父母,现在也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努力让孩子去更好的城市,买更好的房子。
所以现在县城买房的很多需求,就是千千万万农村父母通过对孩子的爱作为纽带,为他们实现进城买房梦想的坚实支撑,更推动了县城及地级市的房地产繁荣。
人口流出是定势,孩子也越生越少,但房子却越建越多,县城的新房癌又非常严重,现在买下的新房,未来到底卖给谁?
如今县城人口越来越少,唯有过年才能有如烟花般的短暂灿烂,这样的县城有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