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总理与网友“谈心”,表示“我有决心任期内管好房地产”。应该说,这是一届政府的决心,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正在召开的两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前的关键是如何切实落实中央两度采取的4条和11条措施,拉住房价这匹脱缰的野马。
第一,地方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坚决控制地价。“地王”拍卖后的召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土地是国家的资产,是人民世世代代生存的根基,不是随便倒腾的私有财产。地方政府要克服只顾眼前建设,急切回笼资金的短视行为;要规范土地转让的法规与程序,做到公开、透明;要防止、严惩土地转让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要着眼长远、立足民生、控制地价,这是楼市理性回归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通过物价、税收和贷款控制开发商、投资者的利润。房价离谱上涨,开发商和投资、投机者是最主要的推动者和最大的获益者。他们往往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获取土地,利用群众的住房需求,借助投资、投机商的炒作,使房价一路飙升。据房地产业知名律师张捷的文章披露:目前热点地区50%以上楼盘都活跃着炒房团的身影,全国平均数字约为三分之一。炒房团参与楼盘一般是购买控制15%到30%的房子,保守估计炒房团在楼市中的市场份额在5%~10%,市场上存在3000亿元的炒楼操盘资金。建筑安装公司入伙帮助避税,每平方米售价不足两万元,精装标准竟有8000元。为此,工商、物价、税收部门和银行应该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打破炒房团和开发商、建筑安装公司和开发商的联手壁垒。把房价从炒房团、开发商、建安公司的利益链中解脱出来,是实现合理回归的关键。
第三,理性购房是购房者必须摆正的心态。离谱房价的受害者是真正的购房者,但推动房价过快上涨也有他们的力量。开发商也好,炒房团也好,其最终目的是把房子卖到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手中,才能实现获利。由于人流特别是年轻白领大量涌向一线城市,构成了房屋需求的主流队伍。除了富二代,为了购到一套房,他们除了贷款还必须让双方父母倾其所有,甚至靠借贷来实现居有其房的基本生存条件。特别是在房屋上涨大潮中所产生的购房焦虑,迫使他们更急切地去买房,客观上又推动了房价上涨的势头。其实,当房价上涨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的速度,使一般的中产阶层倾其20年、30年的收入都难以购买到合适房子的时候,不仅政府要出面干预,购房者也应理智地停一下步子。
中国的广大民众绝不是像某开发商所说“现在很多人买不起房,就埋怨政府和开发商”,而是疯狂的楼市直接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直接威胁了社会的稳定,直接扰乱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专家呼吁要新建权威的房价指数,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在于房地产可能的。正是在这关键时刻,总理代表政府表达了任期内管好房地产的决心。这一决心顺民心、合民意,是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的事情,只要党和政府下决心,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楼市的理性回归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