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小区已经建了30年,墙面开裂到处可见,三年前就听说可能要拆,但是现在又说不拆了,估计再过十年也不一定等得到!
前年举全家之力买的手上这个老小区,原本是期待拆迁赔偿的,没想到政策一变,不拆了。
关于老小区拆迁的事,越来越多人关注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拆,还拆不拆。
对此,住建部其实早有公开表态,2025年不会全面拆迁,曾经计划要拆的热门小区,也不拆了。
毕竟现在政府也没那么高的预算,要拆迁的话,光征地、补偿,就是一笔天量资金,
保障性住房由控制价格,不让市场乱定价,满足中低收入以及新市民的居住需求。
如北京海淀经济适用房,去年开盘价是4.2要,而隔壁商品房的价格高达12万。
而且,别小看保障房,人口存量时代,不少城市都在降低户口门槛留住人才。但我看来。未来保障房将会成为城市留人的终极武器。
你看去年深圳给华为工程师的“六折人才房,直接把跳槽率压到个位数,这一招可比给户口实在多了。
讲到城中村改造,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财经致富,路当年赫赫有名的广州猎德村,村民靠拆迁过上了上亿富豪的生活。
不过这种拆迁致富,以后就一去不复返。这次城中村改造,政府不搞推土机式拆迁,妄想大拆大建,不太可能了。
很多地方可能是“微改造试点,比如深圳桔子坑村,采取小尺度渐进式的更新改造,新建的优质设备设施改善了居住品质,重新改造空间场所,也能居民带来更多休闲活动空间。
还有学深圳白石洲,把握手楼变成loft公寓,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出租收益甚至比过去翻翻,还自带网红打卡点。
网上消息,杭州西站的设计:候车厅地砖能掀开变成排水沟,座椅拆了就是临时病床。
如修缮建建筑外立面,解决墙体渗水、脱落问题,优化水电、通讯等,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
如照明问题、加装电梯、增加停车位、增加电动车等充电设施等等,以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
主要就是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比如在小区周边建设社会综合服务设施,有养老院、托育中心、食堂、卫生服务站等等,
有些城中村老房子的主体结构已经严重损坏,地基下沉、墙体裂缝严重,这种住宅已经不满足居住安全,
而且目前,主流的补偿方式是房票安置,就是房子评估后,居民拿到房票,就可以去指定区域买新房。彻底解决居住安全难题。
如泰山区上高街道黄家庄村48户村民,房票安置以后,村民不用多掏一分钱就能住新房,彻底改善了居住品质,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而且,从政策走向来看,是铁了心了不会大拆大建了,旧改才是老小区的未来。
所以,大家也不要一心求拆,其实只要是实打实的改善居住品质,住的安全、舒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