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源君倒认为,今非昔比。大家是否留意到,自从9月底以来,房地产利好可谓接二连三,新政的密集程度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这不仅是因为政策的边际效应在减弱,更是因为房地产面临着的,是时间短与任务重的双重考验。正如我们此前提到的,留给房地产的时间不多了。
房地产的问题,说到底是供需失衡的问题。目前全国商品房库存量仍处于历史高位,去库存迫在眉睫。
好在,房地产救市组合拳正在形成合力,从去库存到稳楼市,走势越来越清晰了……
自2015起,中国房地产经历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去库存。时隔十年,楼市又一次陷入库存过剩问题。而且,这一次的去库存压力,比上一次更大。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317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比增长13.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0.8%。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当前全国商品房量库存已经达到近10年来的高位,比2015年的时候还要略高。
而九月份的数据,还是今年以来的低点。线万平方米。此后,数值开始往下走,前九个月累计减少了2792万平方米。
这是全国层面的数据,不同城市库存量和去化周期还有所区别。整体来说,高能级的一线城市库存量较低,且销售情况相对好点,平均去化周期也短些。
比如924新政以来,深圳楼市的反馈非常积极,销售提速明显,十月份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消化了过去两三个月的房源量。而且十一月份以来,市场热度不减,热销行情还在延续。头部房企都在用的视频营销管理平台,点击了解
据乐有家的统计,本月上旬深圳新房已经网签2732套,环比暴增12倍,认购量更是达到了4314套。
当然,十月初受到国庆长假影响基数本身就比较低。不过,即便和普通月份相比,数据表现也很不错。十一月上旬成交量已超过或接近此前多个月份整月的成交量。
早在十月份底的时候,网上就有声音称深圳新房库存告急,假设没有新增房源入市,按照十月份的去化速度深圳新房只够卖6-7个月。
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监测,十月份深圳共批售了18个新房,为今年最高,预计将为市场新增5967套住宅。
另,据机构预测,截止十一月份上旬,深圳新房的去化周期连续两个月回落,回落到18个月内。
不过,十一月入市的项目量仍维持在高位。深圳房信网统计,近期待入市新房数量达到22个。
如此看来,即便十一月份销售量与上个月持平,去化速度未必跟得上房源新增速度。
放眼全国,深圳楼市的库存压力算是小的。如果从更大范围来看,去库存依然任重道远。
易居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截止7月份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26.6个月,其中二线个月,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达到了34.2个月,比合理范围(12-14个月)高出两倍不止。
九月底打出了新一轮救市组合拳,并重磅定调房地产“止跌回稳”。可以说,这是自2021年救市以来,对于房地产走向最明确也最有力的定调。
当前的大环境,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恐怕都不为过。要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显然并不容易。但再难,都必须做,而且必须做成。
现在,这句话有必要再提醒一次。因为,站在当前这个特殊节点上,房地产企稳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大选期间,特朗普便已放话,将对所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征60%的关税,如果这一政策真的实施,对中国出口将是巨大打击。
而投资方面,基建投资的边际效应已明显减弱,加上地方普遍面临化债压力,基建大规模扩张显然也不现实。
房子才是最大额的消费品。没有房子作为载体,其他的消费,即便是家电家具等更新,都只是小打小闹。
而一旦房地产交易回温,将带动下游装修装饰家电家具等一系列产业一起升温。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大宗消费,才能让内循环有效的跑起来。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前房地产最大的问题在于供需失衡,也就是供应过多而有效需求不足。
前两年,常常听到某地限制房地产项目降价的消息。而当前,商品房备案价制度已普遍废除,土地出让也取消了限价。从土地供应到住宅销售,都重新回到市场定价。
这就应了那句话:堵不如疏。面对持续低迷的楼市,当前的政策是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为购房者和房地产企业提供支持,核心就是推动楼市去库存,从而实现房地产止跌回稳。
一方面,楼市过热时期出台的各种调控手段,包括限购、限贷、限价、限商、限售等,除了个别城市外基本都取消了。
二是降低购房成本。包括降首付比例、降房贷利率、取消豪宅税、提高契税标准等,都是为了降低购房压力;还有一些地方还直接给购房发补贴,也是类似道理。
去年以来,二手房表现一直好过一手房,成交占比也已超过新房。到了今年,新房成交持续下行,直到10月份才有所回升,而二手房成交从4月份开始便已实现正增长。
购房者弃新房转战二手房,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前两年新房烂尾太多,购房者对于新房交付有所担忧。而二手房所见即所得,能够给购房者更大的安全感。
至此,房地产去库存的思路基本已清晰。而且,可以确定的是,去库存即将进入加速阶段。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56051万平方米,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70284万平方米,开工量明显低于销售量。这一趋势的出现,是从2022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的2019年-2020年的开工量与销售量的比值最大,分别达到132.41%及127.46%,这也为后面几年的库存积压埋下了隐患。
一方面,近三年房企拿地意愿下降,直接影响到土地成交量;另一方面,各地的土地出让已实行动态调节模式,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不能出让土地,去化周期在18个月(不含)-36个月的城市必须遵循“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也就是新出让的土地面积不能超过去化面积。
这相当于切断了库存上升的路径。即便没有其他去库存手段,库存量也会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不会再增加。
与此同时,各项措施多举并下,全面加速楼市去化。近期出台的两项政策,将在推动楼市去库存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10月17日,提出,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按照每套100㎡预估,如果100万套的货币化安置完全落地,将能够带动存量房屋去化约1亿㎡。相当于当前库存总量的约七分之一。
早在五月份,央行便提出,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收购存量商品房。九月份的时候,政策再次加码,由央行提供全额资金支持,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放贷风险。
11月8日“10万亿化债”组合拳出台,存量房收储工作的支持力度再次升级,允许地方利用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
一旦专项债细则落地,收储的资金问题得以大幅解决,收储工作将会大幅提速。这也为楼市去库存再添一份力量。
昨日,楼市财税政策出台,又为购房者带来一波“福利”。此时距离924新政才不到2个月的时间。
九月底新政之后,楼市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一线城市十月份多项成交数据创下了阶段性新高。不过机构监测数据也显示,近期成交有所回落了。此时再出利好,很明显是接力前期政策,稳住这一波楼市热度。
毫无疑问,在供需接下来还会持续利好释放,楼市去库存将全面加速。房地产止跌回稳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