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正在火热放映中。“长安”代表着李白、高适等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到自己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有可能也是“三万里”之时,58同城CEO姚劲波急了。
2023年7月下旬,在58同城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姚劲波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内部信,信里提了六点要求,每一点都戳中要害:告别大锅饭,业务负责人要像CEO一样;做好三年时间过冬的准备;看有没有人买单,从而决定人员去留;不好的业务要收缩,该关停并转要关停并转;如果年内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百分之百砍掉……
“形成不了闭环逻辑的业务,都将有危险。”对于「市界」“58同城哪些业务将可能被砍掉”这个问题,房地产和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相国良如此回答。
58同城有房产、招聘、汽车、本地服务四个主要产品线。尽管姚劲波试图将这些业务打造成闭环状态,但从目前取得的成绩来看,姚劲波与目标之间,仍隔着不小的距离。实际上,如果不是姚劲波这封内部信,恐怕很多人已经不再关注到58同城,这个昔日的分类信息行业的老大。
这家曾经很风光、但时而被外界贴上“骗子集散地”的公司,其实早在去年9月、今年5月就启动了裁员行动。
那时候,无论是找工作、租房子,还是买卖二手房,他用的都是58同城。但不知从何时起,他发现,上面虽然挂着很多大公司,但打进去询问,这些公司根本不招人。给一家公司投过简历之后,卖保险的就不停地打电话过来。至于买房信息,“都下架一年了,还有人不断地打电话过来问房”。王双一怒之下,卸载了58同城,“就当这家网站‘死’了。”
前几年,商家孙瑶也一直用58同城,但她说后来用不起了,“通过58同城成交一个顾客需要给平台交4000多元,而很多时候我们成交一单也只赚2000元。”孙瑶向「市界」吐槽道。
对于58同城的很多用户来说,“被骗”是他们最不能容忍的事。“我做梦都没想到,在58同城找工作,会被骗几十万元。”一名网友留言说。
各种各样的奇葩事例,近些年来有增无减,以至于外界已经将“骗子集散地”这个标签,贴到了58同城身上。2022年柬埔寨“血奴”事件,更令58同城被千夫所指。
“它变成了一个令人厌烦的网站。”王双并不想这样评价58同城,但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不得不让他得发出这种感叹。
为何58同城会落到今天这一步?这得从58同城的商业模式说起。众所周知,58同城是一个信息分类网站,主要依靠收取会员费,以及广告费来实现盈利,且以商家付费为主。用户在58同城的平台发布需求信息。但问题是,“商家发布的信息的有效性和线同城很难严格地去管束商家,平台又有不少漏洞。”一名业内人士告诉「市界」。
即便平台想要验证用户所发信息的真伪,也会面临诸多麻烦。以汽车为例,平台要想核验用户所发信息的真实性,就需要让线下专业服务人员联系发布用户,并上门去检验车辆情况是否属实,车辆是否存在改装、泡水、事故等重大问题。
早期的58同城,在优化和信息审核上,是认真严谨的。姚劲波在很多年前的一档节目上曾透露说,“我们现在直接、间接投入在防骗上的人超过1000人。”
但58同城的分类信息概念,是PC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商业模式已经不太符合当下的应用场景:几乎很少有人再去分类信息网站,一级级往下找。“抖音等短视频的崛起,更进一步分散了信息渠道,导致了分类信息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弱。”相国良告诉「市界」。58同城流量走弱,业绩面临挑战的残酷现实下,“在道德感和公司活下去的抉择中,天平会倾向哪一边就不好说了。”
比如它的流量会向付费商家倾斜,免费商家的获客空间越来越窄了,再比如它在业务收益和最后付出的监管成本之间,选择了业绩。“其实,从创立之初,58同城就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公司。”58同城前员工王晓告诉「市界」。这从公开数据可以佐证:2013年上市前后,58同城5000名员工,有接近4000个销售人员。
在王晓看来,一个公司考虑流量变现,自然会变成如今这样。“姚老板三观是正的,规划得也很好。但58本质是家销售公司,如果完全按照上头规划的来,销售额达不成啊。”王晓向「市界」坦言。他如此形容他在的那几年的58同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又当又立”。王晓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58同城出了事会审查一遍,但是一看业绩下滑,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王晓解释道。
甚至,为了让客户尽快续费,“一些工作人员会恶意消费客户余额。”所谓恶意消费余额,即创造假的点击,或者将客户的信息匹配到其它词条下面,有人点了就扣钱了。“客服也会考核客户消耗,消耗完了让客户续费,所以客户消耗得出奇快。有时候偷偷改了设置,客户没用过也不知道。但客户能看出来自己花钱没人看,或者没人联系自己。”王晓说。
孙瑶认为自己当初碰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她向「市界」回忆道,当时充的8000多元,是想精准推广的,但每天都在扣钱的情况下,却通常是一个电话都没有,有时候即便有人来电,“也都是乱七八糟的人,跟我业务八竿子不沾边。”孙瑶向「市界」吐槽道。
在天津总部的前员工小商看来,58同城虽然入职有五险一金,且分别在每月交200元、50元后,就可以住公司提供的宿舍、乘坐大巴车上下班,但“工资并不高,且天天都在打电话。”小商告诉「市界」。
“我当时每天通线同城天津总部前员工松子告诉「市界」,她负责审核二手房房东信息。松子说,她们打的电话不仅时长有要求,且每一个电话在接通后,需跟对方通线秒及以上,才算是有效电话。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松子通常是打出去好几十个电话,才有一个有效的。“每天基本上要打三四百个电话,才能有一百个有用的电话。”
最开始的时候,松子尚且能偷点懒。因为,30秒的有效电话中,有部分话术是可以自由发挥的。但在松子走的那个月,“公司加了一个质检。”也就是,松子们的电话录音,会被质检部门的人再听一遍,“必须按照完整的话术。否则的话,月底会给你扣分,扣分比较多的话,就会扣工资。”
那段时间,松子几乎天天哭,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在打电话。白天一听到电话声,松子就紧张、害怕,“那时的我,很无助,不想再打电话了,再打就要出人命了。”于是,松子从58同城离开了,“ 客服岗离职率很高,只适合短期干。”
王晓是在2022年年初,从天津总部离开的。他看到的是58同城的内部管理问题,“嫡系文化严重。”在王晓看来,有能力并没有什么用,挣钱的好事全让主管划给嫡系了。除了管理层外,所有人都是一线干电池。“我也是干电池。”王晓气愤地告诉「市界」。所谓“一线干电池”,王晓将其解释为“一线员工,替代性强,用完了没价值,就直接换了。”
“姚老板(姚劲波)的三观是正的,想的非常美好,规划得也很好。”王晓再次向「市界」强调道,“但下面还有副总,总监,经理和主管,还有其他部门运营,层层传达之后,就会变了味。”在王晓还在职58同城的时候,58同城有4家总公司28家分公司,公司有4万多人。“这个体量,管理没法做到扁平化。”
据说,在58同城的管理上,姚劲波是放权的。他操心更多的,恐怕是58同城资本层面的问题。然而,在过去几年,姚劲波没能抓住两个重要的资本机会。一个是58同城从美国退市后,“没有迅速处理好资本层面的事情,重新在港股或A股上市。”相国良说。
一个是安居客上市。58同城在分拆安居客后,并没有在最好的时机,助推安居客上市。在相国良看来,贝壳上市后,股价如日中天的那个窗口期,就是绝佳的时机。“也不光是老姚他们的问题,据说也是用错了承销商。”在谈及安居客上市未能成功的原因时,相国良向「市界」坦言。
“如果有两个上市公司平台,就意味着58同城探索未来变化创新,有更多的可能性了。”提起这点,相国良不无遗憾地表示。
但这并不意味着58同城没有优势。从目前来看,除了姚劲波具有丰富的行业及投资经验外,58同城在经历过PC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的洗礼后,储备了不少技术人才。更为重要的一点,尽管58同城业绩目前承压,但其资金实力还是不错的。早期,58同城获得软银赛富、DCM等机构多轮风险投资。
2020年,58同城与Quantum Bloom Group Ltd.签订合并协议。根据协议,买方投资财团将以每股普通股28美元购买58同城所有已经发行股票,预估的总交易额为87亿美元(约合617亿元),这为58同城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柳传志、马云赞扬姚劲波的商业才华,说他是天生的企业家。“他的商业运作手段独具一格。”马云如此评价道。姚劲波曾评价自己是“一个保守中的激进者”,他说他骨子里喜欢冒险,乐于尝试,“我不喜欢在一个岗位上干太长时间,我喜欢去试一下多个角色。”
也正是如此,在喧哗且躁动的时代巨变面前,姚劲波并没有躺平,他也的确在尝试更多可能性,至少从资本层面上看“是”。自2015年起,58同城借助平台优势,通过收并购公司,进入了不少垂直领域。这其中当然不只是包含58同城,占优势的房产和招聘业务,还有汽车、二手交易、教育、金融、宠物等赛道。可以说,58同城系几乎在分类信息涉及的所有细分市场,都树立了自己的服务品牌。
房产有安居客,同城物流有快狗打车,招聘有中华英才网,家政服务有天鹅到家,二手交易平台有转转,代驾有e代驾等。然而,58同城孵化了这么多业务,“只能说多而不强”。前述业内人士向「市界」评价道。比如,安居客被竞争对手贝壳系无情碾压,快狗打车的市场份额远不及行业老大货拉拉,转转不如闲鱼,e代驾不如滴滴,中华英才网更是被多家招聘网站轮流超越……
有人说,估计连姚劲波也想不通,为啥58同城的分拆大计,最后拆出来一堆缺乏竞争力的行业老二老三?也正是因为这些资本操作,让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在最近几年里58的财务表现上,尽管营收增长的表现亮眼,但剔除业务拆分与并购的投资收益,其实其主营收业务、会员营收和在线推广收入增速,均呈现下滑趋势,经营业绩持续承压。
更令人心焦的是,过去几年很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58同城也不例外。于是,姚劲波急了。以至于曾承诺“不会裁员”的58同城,分别在2022年9月、2023年5月,启动了两轮裁员。不仅如此,今年7月下旬,姚劲波还写下一封公开信,其中“如果年内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百分之百砍掉”这一点,在业内引起轩然。
“58同城应该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每一个垂类尽量闭环才会有行业壁垒。”相国良告诉「市界」。其实,姚劲波正在做这件事。
以房产板块为例,2020年,姚劲波在武汉成立由安居客合资的“合和致远”公司,称将打造房地产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从商业模式来看,“合和致远”相当于从中部城市起家的“迷你版”贝壳找房。它不仅吸纳经纪公司入驻,还成立了完全自营的加盟型经纪。
「市界」从一名接近58同城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今年以来,58同城将房产的几大块资源,进行了整合。“合和致远”升级焕新为“安居客N+”。安居客N+是经纪联盟平台,而“安个家”、“诺家”等,皆是安居客旗下的经纪品牌。杭州成为首个三线安个家)的城市。
“58同城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启动线下门店的加盟业务了。加盟店后期的店租以及人力成本,都不需要总部来控制成本。”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市界」,“以安个家、诺家等经纪品牌,吸引经纪公司入驻,进而打造自己的经纪团队体系。你可以将加盟店,理解成主楼的地基。前期不仅赠送一部分端口的使用权,还对每个门店进行一定的补贴。各个城市的标准不一样,大概在7-10万元不等。”
“其实就跟德佑一样,新房、二手房、租赁业务都做。”只不过,“与一些公司主要收益来自平台业绩和抽佣不同,58同城房产业务并不依赖加盟店签约的平台抽佣,其主要盈利来源是安居客端口费、新房广告费,以及新房渠道业务抽佣三部分。”前述知情人士告诉「市界」。
姚劲波也很清楚,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根本就没有参赛的资格。「市界」从上述知情人士处了解到, 未来,58同城大概率仍会,且只会用安居客这个品牌单独去上市。门店的中介费以及新房的佣金,走的正是安个家这个平台。“这样业绩一下子冲上去了,资本就可以讲故事了。”知情人士说。
很多年以前,就有人一直在给58同城倒计时:没有商业模式,你还能坚持几个月?姚劲波后来回应说,他有时候会特别烦,打开一张报纸或一个网站,看到标题“58同城还能坚持多久”。他说,刚开始会失眠。老想打电话让那个网站删掉。后来,也就习惯了。
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质疑仍未消散。在回答“怎么坚持下来的”时,姚劲波曾说,“我不觉得自己在坚持,是没有退路。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完。”但姚劲波恐怕忘了,他曾在一档节目中,被主持人提问“如果让你来颁布一条法律,你想颁布什么”,姚直言“骗子统统判死刑”。姚劲波还能记起自己当年对骗子的愤恨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