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楼市发出了不少的重磅信号,所有政策面的转向,都是为了恢复信心,同时部分一二线楼市正在逐步回暖。
就在1.13日上午财经日报发文指出: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一定程度上被打破,然而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没有变、基本面没有变。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需要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多数认为,随着新一年信贷额度的“重置”,市场有望经历修复阶段重回稳定状态,进而向“良性循环”过渡。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全国70个大小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都处于价格环比下跌,数量在2021年下半年持续增加。贝壳数据表明,二手房成交自2017年以来,在2021年第一次出现同比下降。同时,2021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金额、成交套数、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6%、9%、9%。
房地产仍是支柱产业,面对楼市各项数据下降,多个城市在政策方面、信贷方面,都有不少动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星展香港经济研究部经济师周洪礼表示,今年出口增长放缓,内需角色更为重要,预期今年上半年会降准一次。
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2021总结&2022展望》,预测,2022年,中国商品房销售均价结构性小涨2%至3.5%。
为了增强房地产市场信心,不少城市出台了购房补贴政策,比如马鞍山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款60万元。玉林市财政发放新市民购房补贴、财政补贴50%契税、提供万元销售优惠等。
据不完全统计,近半个月以来,包括保定、玉林、亳州、昆明、长春、珠海在内的多个城市发布了购房补贴政策,补贴力度明显增大。其中,珠海凭借着“最高600万住房补贴”!
从2021年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不难得出结论:房地产行业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究其原因,还是房地产市场的风向转变,出生人口越来越少,楼市动力不足,转型势在必行。
再看近段时间的楼市政策,地方托市的力度越来越大,对楼市增加信心的同时也反向印证了楼市动力有些不足的现实问题。